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呈獻 影史經典數碼修復 (轉載)


[2011年1月28日]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推廣的修復經典電影《大都會》讓廣大觀眾重新認識經典電影的無限創意和龐大製作規模,叫好叫座。今年再接再勵,繼續搜羅多部彌足珍貴的經典之作,包括:1960年費里尼的經典電影《露滴牡丹開/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1929年吉加維爾托夫的《帶攝影機的人》 (Man with a Movie Camera),該片放映時將由德國著名鋼琴大師烏妮絲瑪汀斯(Eunice MARTINS) 現場鋼琴伴奏,她於第三十三屆國際電影節中為三齣默片作即場伴奏,令觀察歎為觀止。還有由原藉埃及的導演沙迪阿杜薩林於1969年拍攝的經典話題之作《木乃伊》(The Mummy)

《露滴牡丹開/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
導演:費里尼,國家:意大利/法國,年份: 1960


意大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經濟起飛,生活質素提升,引領意大利電影業進入黃金時期。費里尼的經典電影《露滴牡丹開/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 於1960年面世。除了表達出當時社會的轉變與新態度外,也成功令全世界把戲中意大利式的優雅和格調奉為時尚指標。新修復版紀念電影面世五十年及紀念羅馬,重現費里尼努力攫取的光線,讓羅馬發亮的夜光。


《帶攝影機的人》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導演:吉加維爾托夫,國家:蘇聯,年份: 1929 


此乃1929年俄國電影,由電影的先驅大導演吉加維爾托夫執導,他相信攝影機能拍下所有肉眼忽視的細微事物。以前衛的釋放劇場式拍法,公告電影該如此的同 時,也在解構電影,疊印、動畫、溶鏡、慢鏡、定鏡,分割鏡應有盡有,蒙太奇出神入化。今天的電影課依然教隱形剪接,維爾托夫反而請出剪接師,在鏡頭前剪這 部電影,故被許多影評評為電影百年史上最佳剪接作品之一。新修復後的作品重現強烈的黑白對比、一直不見天日的左邊兩成畫面、六幕的完整結構,視覺感受全新,絕對機會難逢。


《木乃伊》(The Mummy)
導演:沙迪阿杜薩林,國家: 埃及,年份: 1969

沙迪阿杜薩林唯一的長片《木乃伊》,原為埃及人的他,拍此片只為保存國家歷史,卻已足以使他名垂影史,甫曝光即列入經典之作,被視為埃及電影史上其中一套 最重要的作品。年前修復後再度驚艷影壇。影片大部份時間利用晨曦與落日的神奇光線,講述部族的故事。巧奪天工的光暗、顏色、構圖、運鏡設計,帶出死亡與記憶的題旨,最後一幕以數十木乃伊從山洞運出,在地平線上怪異地列隊走過作結,場面壯觀。

1 則留言:

kobie 說...

今年好像有點看頭,我會多入埸,很久沒見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