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記「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觀後感

「小姐你係咪買LV展覽飛? 小姐你係咪買LV飛?.... 小姐你係咪買LV...?」我木然點頭. 點都好喇, 反正大家都是為了LV而來.

展覽不是展出LV 時裝手袋銀包. 路易威登堅持在場館放置歷年旅行手提箱, 以正視聽. 熱愛追捧LV產品的人, 如果純粹為了LV而蒞臨香港藝術館, 展覽恐怕會令她們失望.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分四部份: 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珍藏 (Gilbert & George, Jeff Koons, Jean-Michel Basquiat等) 、建築師Frank Getry (已故Sydney Pollack紀錄那位) 設計的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和訪問錄像、路易威登與當代藝術家 (Stephen Sprouse, 村上隆, Richard Prince) 合作的藝術項目 (轉化成手袋Pattern, 那是後話)、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贊助香港藝術家的展覽 (名「香港七賢」) .

全場最矚目的是村上隆的Superflat Mongram, 簡直讓人忘記身處香港藝術館. (是次展覽路易威登主導場內一切佈置, 與藝術館比較, 實在是強弱懸殊) 將Superflat的Panda作得與宮崎駿的《龍貓》有異曲同工之妙, 甚至回到路易威登少年時, 相信也沒有比日本人更懂得動畫的夢幻精髓. 講到底, 目的是要深化人對LV的愛戴. 動畫內的小女孩和少女用手提電話在LV幻想世界自拍自娛, 絕對是新世代的集體行動回憶.



Superflat Monogram (2003)




Superflat First Love片段 (2009)

在場似乎沒有人背著LV入場. 如果LV-holics肯冒著大雨到藝術館, 本地年輕人應該很有型, 也更有格.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愛與友情...同性愛與友情《Dostana》(燃情邁阿密)




Dostana》(Friendship/燃情邁阿密) 是部合格有餘的現代Bollywood Masala: 邁阿密 (Miami) 的藍天, 陽光與海灘、俊俏男角、性感女角、一大堆性別笑話. 然而加添一筆同性疑雲, 《Dostana》便比一般Bollywood電影多了一份膽識和新意.

Sameer (Abhishek Bachchan) , 男護士; Kunal (John Abraham), 攝影師. 都是遠赴邁阿密定居和工作的印度年輕人. 兩人為找瓦遮頭, 不打不相識. 可惜女屋主不想將公寓租給單身男士, 以免他們打她那年輕甥女Neha (Priyanka Chopra) 的主意. Sameer想出與Kunal假扮同志戀人的妙計, Kunal 不肯接受. 無奈好屋難求, 唯有硬著頭皮夥拍Sameer. 女屋主知道兩人的「性向」後欣然答允.

Sameer 和Kunal想不到活潑的Neha比新屋更秀色可餐, 樂於跟Neha結交. Neha以為他們是一對, 與兩男同一屋簷下, 面不改容. 直到Neha結識了男友, 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他們才錯愕地發現彼此都愛上Neha...


《Dostana》跟數年前的以NRI 為題材的電影如《Kal Ho Naa Ho》、《Salaam Namaste》故事背景相若, 都是圍繞著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 影片特別強調女性的獨立. Priety Zinta在《Kal Ho Naa Ho》是一家的心靈支柱、在《Salaam Namaste》她是準備當單親媽媽的事業女性, 起初都不願向男性和愛情屈服.《Dostana》也不忘告訴觀眾Priyanka Chopra是時裝雜誌編輯, 兩個事業生活處理得井井有條的鄰居是她看齊的對象, 然而她沒有為事業上輸給男性而針對兩人, 因為大家都是「姊妹」!



Abhishek Bachchan和John Abraham由直變攣, 戲內戲外的意義都很幽默. 前者以正直剛毅的銀幕形象見稱, 後者的男性魅力更是昭然若揭. 兩人在現實上也有了另一半 (Aishwarya Rai/Bipasha Basu) , 《Dostana》電影兩位男主角迫上斷背山, 在歐西電影屢見不鮮, 在印度電影出現卻是破格表現. 兩位紅星扮同志, 的確是很新奇的綽頭. 藉著片中飾演Abhishek Bachchan的媽媽(Kirron Kher), 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傳統不明白「同性愛」為何物的態度.




Sameer的媽媽知道兒子是「同志」(當然她不知道一切只是假裝), 嚇得魂不附體. 她想像中的兒子變成男新娘. 誰是夫誰是妻, 分辨不了. Sameer和Kunal為了不讓謊話告吹, 兩人在外人面前互相對調「男」「女」的角色. 似乎在一般人眼中, 他們更好奇同志扮演的性別角色. 但《Dostana》的媽媽最後給予的答案出乎意料之外, 卻又在情理之內.

Abhishek Bachchan選擇喜劇路線是正確的. 《Dostana》中不需再裝出Amitabh Bachchan兒子和Aishwarya Rai丈夫的樣子. 扮剛陽又扮陰柔, 效果抵死啜核. 反而John Abraham慣於顧及形象, 即使他的外型比Abhishek Bachchan時尚, 演技上尚未及對方收放自如. 但兩位型男演員合作, 其實蠻有火花. 新紮影后Priyanka Chopra表現中規中矩. 若論全片最出色的, 非「Bollywood萬能媽媽」Kirron Kher 莫屬. 這個脫線媽媽一哭二鬧三上吊, 死不面對兒子的奇難雜症. 最後寬宏大量接納「兒媳」, 好不瀟灑. 不禁叫人高呼「阿媽真偉大」!





《Dostana》同性愛的篇幅只是點綴 . 兩男心有獨鍾, 奈何情義兩難全. 女的選擇任何一個也有所失. 解決問題的方法, 竟是以毒攻毒.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雅珍妮的課室風雲

依莎貝雅珍妮Isabelle Adjani: 法國殿堂級影后、拿過四次Cesar Awards (法國的奧斯卡)、專攻瘋癲女子角色、被Daniel Day-Lewis拋棄、外貌與真實年齡不乎的整容美人、極度少產、近年絕跡影壇... 這是Isabelle Adjani膾炙人口的Resume. 近來除了她跟Lancel合作推出手袋以外, 幾乎沒有任何有關她的消息.

原來Isabelle Adjani在08年已靜悄悄拍了一套新片. 能夠請得動Isabelle Adjani出山, 當然不是沉醉在她本人美貌氣質的愛情悲劇電影. 這次, 她是迫上梁山的地獄老師.




據Adjani自己說, 她已不將事業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 但只要有感動到她的劇本就演. 與其延續Adele Hugo或Camille Claudel的陰影, 不如另謀突破. 坦白講, 她在《Possession》(1981) 的表演已經是後無來者 (膽小者按入前請三思!).



Isabelle Adjani在法國出名有話要說, 向來關心社會議題的她, 選擇了《La journée de la jupe》(穿裙日/裙角飛揚的日子) 為復出作, 算得是聰明的決定. 影片沒有華衣美妝, Adjani的面孔有點浮腫, 一身沒有線條的白衣卡其裙打扮, 很配合她的角色: 不受學生尊重、疲於奔命的法文老師.

有人認為《Entre les murs/The Class》(同為08年作品) 的中譯名《課室風雲》改得太草率. 那麼Isabelle Adjani用槍指住學生個頭上課又如何? 未知影片又有沒有機會在香港放映?




延伸導讀:

La journée de la jupe / 穿裙日 (有雷)

阿佳妮重出“江湖”演精神崩潰女教師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雪妮黛的七情六慾



美國Cinemoi頻道 (播映法國電影) 「Romy Schneider Season」Trailer. 看後不難明白為何雪妮黛會被封為法國影壇的女神.



《滿池春色》(La Piscine, 1969). 據聞論戲質素只是一般, 但四位主角在情慾刀鋒上暗地角力, 加上Michel Legrand的配樂, 頗有玩味. 在雪妮黛面前, Jane Birkin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女娃 (雖然當時的Birkin已當了母親). 雪妮黛與阿倫狄龍打得火熱, 但Jane Birkin跟阿倫狄龍之間眉來眼去, 顯然更曖昧 (戲中女的父親跟男的女友藕斷絲連).



《La chanson d'Hélène》(Song of Hélène) , Claude Sautet《Les choses de la vie》(1970) 的主題歌, Michel Piccoli旁白. 雪妮黛的歌聲如泣如訴, 黑白影像中似有無形憂鬱, 預視了她的不幸. 個人極鍾愛的片段.



雪妮黛在60年代曾拍過幾套美國電影.《Good Neighbour Sam》是類似《七年之癢》的小品喜劇 (影片Open Sequence便拍得很有趣). 積林蒙懞盛盛闖入浴室, 絲毫不知沖涼者乃雪妮黛. 雪妮黛在法國消失的歡顏, 在她不太看得起的美國電影中保留下來. 她並沒有因為懾於荷里活而改變自己的口音. 一句話: 可愛到極!

舊文: 她的一生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爸媽青春少年時


翻閱舊照片簿. 舊人的生活照比現在有趣得多.



多次套爸媽口風, 想知道他們怎麼認識. 老豆回答: 「你阿媽搭巴士無錢俾, 撞o岩我揸梗果駕巴士!」後來當然知道這是假的. 事實上, 我阿媽可以獨個兒從西灣河步行到中環.

中環可能是七十年代的拍拖勝地. 阿爸阿媽在大會堂, 人頭湧湧. 兩人都喜歡文娛活動. 阿媽是港島區人士, 住在九龍區的老豆, 當然是攀山涉水的一方.



察看照片, 最驚訝是阿媽拿著貌似Chanel 2.55的手袋. 證明Chanel的確是超越時空的經典. 香港女士們追完LV追Gucci, 現在才識得得追Chanel (聽聞法國紅燈區的女人才用LV) . 我阿媽性格我行我素, 如果問她怎樣弄到Chanel, 她的答案肯定是: 「咁鬼耐邊度記得.」她甚至不需要知道Chanel是甚麼.



有些東西冥冥之中可能已注定. 老豆得閒鍾意去拾荒、阿媽欣賞藝術. 阿姨 (母親的妹妹) 說姐姐和妹妹沒有藝術細胞. 外貌完全不似阿媽的我, 卻繼承了他們的嗜好. (註: 老豆背後的Henry Moore雕塑《Oval with points》, 被某Art School導師揶揄為太古重金買下、卻不懂佈置和保養的爛銅爛鐵)



曾幾何時, 香港建築設計簡約摩登. 怡和大廈 (舊稱康樂大廈) 和大會堂依舊仍在. 大會堂背面那棟古典風格建築物, 是已拆卸的香港會 (鳴謝網友安兄提供資料) .


捍衛天星碼頭的鬥士, 大抵會認為這是最佳代言照....天星碼頭跟相中人都不存在了.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斷章取義看薩耶哲雷:《Devi》(The Goddess)



薩耶哲雷喜歡取材自文學作品, 或根據自己的短篇小說和詩歌改篇 (他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 兒童偵探小說作家). 薩耶哲雷鍾情文學, 影片也有「文學根底」.

《Devi》(女神/The Goddess, 1960) 改篇自作家Prabhat Kumar Mukherjee的同名小說, 拍於《Apur Sansar》(阿培的世界, 1959) 之後, 也是薩耶哲雷旗下兩名重要演員Soumitra Chatterjee和Sharmila Tagore繼《Apur Sansar》後的第二次合作.

看《Apu Trilogy》是沒有震撼的. 三部作品 (薩耶哲雷否認是三部曲) 行雲流水, 肅穆而安寧. (薩耶哲雷在《Ashani Sanket》(Distant Thunder/遙遠的雷聲, 1973) 真正做到不寒而慄) 《Devi》有著薩耶哲雷一向貫徹的從容, 但影片給予我的震撼力遠不止如此.

1860年代印度. 少婦Doyamoyee (Sharmila Tagore) 的家翁Kalikinkar憑夢境認定媳婦是女神Kali的轉生, 將Doyamoyee視為活神仙, 從此鎮上信眾蜂擁而至. Doyamoyee在加爾各答讀書的丈夫Umaprasad (Soumitra Chatterjee) , 回家發現住所變成神壇, 怒斥父親誤導迷信. Kalikinkar對Kali深信不疑, 不為所動. Umaprasad再度回家要帶走妻子, 可惜為時已晚.

寶蓮姬爾 (Pauline Kael) 力讚《Devi》, 卻錯將影片與佛洛依德心理學說扯上關係. 影評人和觀眾懾於大師的一切, 以為對方機關算盡, 反而誤解了導演的赤子之心. 《Apu Trilogy》最為人所讚頌, 於我而言是導演的牛刀小試. (薩耶哲雷曾自言《大路之歌》拍攝手法「一塌糊塗」) . 從個人成長到反思人與宗教之間相互牽制的關係, 意義上《Devi》超越了《Apu Trilogy》.




Doyamoyee的丈夫Umaprasad是家裡唯一自覺要接受教育的人. 他追求知識, 希望妻子也如此. Umaprasad敢於站出來譴責, 但沒有足夠力量阻止 (那幕視為有力證據的神蹟, 只因為信眾餵醒了奄奄一息的病患). 兄長盲從附和 (也是Umaprasad堅持不步父兄後塵的原因), 反而長媳 (Karuna Banerjee, 《大路之歌》的母親) 從一開始已不認同家翁神化媳婦的行為. 可是她在家中並沒有發言權, 最終也被形勢所動搖.

從Doyamoyee走上神壇的一刻, 她被迫捨棄身為人的自由和尊嚴. 沒有人理解她的感受, 她只是個一心等待丈夫學成歸來的平凡少女. Doyamoyee是徹頭徹尾的受害者: 她為勢所迫, 不吭一聲; 她質疑過, 卻被恐懼推使她繼續扮演女神的角色, 定奪別人的生與死, 結果好心做壞事. 人類沒有權利主宰他人的生死. 是Kalikinkar以信仰昭顯自己品格高尚、還是Doyamoyee抱著惻隱、苦撐受人膜拜的假象, 早已超出宗教導人向善的底線.




「女神啊! ... 為甚麼你要懲罰我? 到底我做錯了甚麼? 」Kalikinkar無法明白Kali背棄了他的理由. 他就是「甚麼都沒有做」─他富有且無須工作, 唯一興趣是拜神. 他自以為是的虔誠, 將Doyamoyee推向死角, 使Umaprasad絕望. 荒謬的是, Kalikinkar的迷信斷送了兩條人命後, 仍然執迷不悟.

《Devi》被視為薩耶哲雷批判印度宗教人神不分的迷信心理之力作. 當時有宗教團體企圖阻止影片上映, 但印度政府卻唱反調, 頒授獎項嘉許薩耶哲雷. 透過Doyamoyee一家的故事, 薩耶哲雷以看似零碎輕巧的篇幅, 深深刻劃他們為信仰傳統付出慘痛代價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