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U-KMiQC4rMgU_Ze_KV6JMYea4vSziMswmGGby4ljxcEXZu3VaY0nnbYkDmMbCw_A314zUgvtVEkUZ6md0O15FVMjPZwL_0NFa5JHUVFO69zxC16xIlSCL-vSVh0Q43iBBDlZLBv_iMIw5/s320/WOMEN-IN-LOVE_1.jpg)
《
Women in Love》故事圍繞兩姐妹: 溫馴的姐姐Ursula (
Jennie Linden) 和不馴的妹妹Grudun (
Glenda Jackson)的情事. 兩人認識了學校督學Ruppert (
Alan Bates) 和富有的煤礦主人Gerald (
Oliver Reed).
Ursula學生時代曾與女教師及年輕軍官發生曖昧關係, 最終看清對方偽善冷漠、也厭惡沉溺色慾. 因此她決意追求理想: 平等的人際關係.
吊兒郎當的Ruppert表現不羈, 也立志尋求人類終極之愛, 他認定Ursula是理想對象. Ruppert與Ursula漸入佳境, 最終靈慾一致. 但Ruppert認為男女情愛以外, 還需要同性間的情誼補足. 他的友好對象是好友Gerald.
Gerald崇拜經濟力量, 性格冷酷. 家庭的不和使他渴求心靈上的慰藉. 他為我行我素的Grudun所吸引(戀母情意結) . Grudun一度接受Gerald, 但她看穿Gerald從未愛過自己. Gerald也難忍Grudun的放縱, 兩人開始憎恨對方.
Ruppert與Ursula結婚後, 與Gerald及Grudun到阿爾卑斯山渡假. 期間Grudun移情別的男人. Gerald盛怒下想扼死Grudun不果, 獨自一人走向蒼茫雪地, 心力交瘁倒下死去. Ruppert為Gerald的死悲痛不已. Ursula認為Ruppert不能同時擁有兩份感情, 而Ruppert不認同.
故事, 就此打住.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rhaHXOsnZJqki4PrYyCoUsph6zVwpCHw_76voKEeKirV6LTM7A8DSKxJNWj6f6cgPPhyQtTVMzGarfzzn6jvgIAOvy6-G1AIJU6kgBYzYmQnlHsZ2Q5Bjtn7q0U6spRr0qlVPQ7_jNmhK/s320/KenShirley650.JPG)
Ken Russell與Shirley Ann Russell (Ken Russell前妻, 影片的服裝指導) 在拍攝現場
D.H.勞倫斯出名, 其實我未正式看過他的著作. 最有名的《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歷來焦點都是性場面描寫. 對此我無興趣, 倒是被文豪另一作品《Women in Love》(戀愛中的女人) 吸引起來─1969年由
Ken Russell執導的英國電影.
只論演員陣容, 《Women in Love》也相當厲害. Alan Bates, Oliver Reed, Glenda Jackson, 以及不怎出名的Jennie Linden. Glenda Jackson憑此片成名. 她絕無姿色, 但擁有深厚的戲劇訓練底子, 專攻獨立自主的硬朗角色, 在70年代初出盡風頭. 美國人欣賞她, 納為己用 (《
A Touch of Class》, 1973) . 兩位男主角─ 已故的Alan Bates (本身很喜歡Alan Bates在《
An Unmarried Woman》的演出, 英國口音相當悅耳) 及Oliver Reed, 都是60年代冒起而又最具代表性的英國演員. (Ken Russell在《Women in Love》二十年後, 即1989年拍成 《
The Rainbow》. Glenda Jackson客串飾演Ursula兩姐妹的母親, 為演藝生涯劃上完美句號)
Glenda Jackson《Women in Love》應該也是當年最具爭議的電影之一. 整套電影的表演手法, 以當時來說, 十分當代 (Contemporary). 主角們過著的波希米亞式生活, 與60年代後期掀起的性開放及嬉皮士的潮流不謀而合. 加上Ken Russell那種充滿爭議性─愛與古典不協調的詭異風格、D.H.勞倫斯的「傷風敗俗」的著作搬上銀幕、 首個正面裸露而封后的女演員、兩位男主角全裸摔角, 暗藏男同性戀意識的場面... 一切足以成為傳世之作. 撇開大文豪的背景、寫書背後的用意, 《Women in Love》借古喻今也相當出色.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vgDFMmWbAhw7R3ZGmyRcwm1g64vij-Mv1wAwRQd3zfdDmWwidsy_BYYexLlsw1RgpSxHQFDaw5sxun4yWJnXnwz2FQrz7X_kBEFLXSrDPN4K92YB321jeV1SJ3Fhz7pcfDkBjOsNFgylv/s320/jennielinden.JPG)
Ursula與Ruppert (Jennie Linden與Alan Bates)
像片中
一幕舞蹈, 女貴族 Hermione (Eleanor Bron) 與Ursula姊妹表演《馬克白》舞蹈, 從頭到尾都是Hermione自我陶醉. 在場的Ruppert與Gerald忍俊不禁 (也預告了兩段情的萌芽), Ursula與Grudun索然無味. 原著並沒有Ruppert的攪局, Ruppert搗蛋的行為, 令全場年輕男女投入享受跳舞. 只有Hermione經不起Ruppert的嘲諷而老羞成怒, 反映她控制慾強的專橫性格 (Ruppert指責Hermione事事要求操控於股掌上, 但得不到她最想要的: 待以至誠的愛) , 也埋下Ursula對愛情信心不穩的伏線.
Jennie Linden飾演的Ursula, 外表上似乎很婉約. 開場不久, Ursula作出異常舉動: 粗魯地搖鈴示意下課, 實際上是宣洩自己對Hermione的厭惡. Ursula討厭Hermione, 直到Ruppert求婚一幕才爆發出來. Jennie Linden一口氣唸出近乎詛咒的對白, 立時打破了Ursula表面柔弱的印象, 強化D.H.勞倫斯對Ursula作為衝破傳統的女性形象描寫, 也靈活呈現Ursula敢愛敢恨、毫不矯揉造作的人格.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EptLp4PohUG5pZyxGX8cpTMxUHMAMxLuioBOgyNKj7L-BdGudw_kIO3fm4qqXfqyd1VAjWVhVhBg4qF_M1KYo_rrga7Ouoa2TfXbRrpxMtU07j1E1-J1madb2enWNTqz7j5ZyVOsSYYbb/s320/WomenInLove1TN.jpg)
Gerald與Grudrun (Glenda Jackson, Oliver Reed), 激情過後的虛無
反之Grudrun, 影片對Ruppert/Ursula及Ruppert/Gerald的篇幅比Grudun還要多, 飾演Grudun的難度比Ursula更高 (不少女演員推掉Ursula的角色). 書中的Grudun是個理智、但充滿機心的女性. D.H.勞倫斯對她的結論是: 「由始至終, 她都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 Grudun很容易被人片面認為是個不討好的角色. 但Grudun不甘成為男人的附庸, 恰與女性解放的議題平起平坐. 而Glenda Jackson與Oliver Reed的一幕幕對質, 清楚表現Grudun獨立自主的一面, 更擊破了Gerald自以為是的男性尊嚴.
Ruppert與Gerald, 一動一靜. Ruppert放蕩不羈, 找到另一半便穩定下來. Gerald克己復禮, 卻漸漸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兩個角色根本就是D.H.勞倫斯自身的縮影: Gerald是他厭惡的工業主義主導下, 人類情感走向冰冷死胡同, 最終招致滅亡的象徵 (D.H.勞倫斯自幼居於環境惡劣的礦區, 而Gerald是個以生產力低為理由, 無情地裁掉資深下屬的財主) Ruppert是他的理想: 返回自然的基本, 重拾人類平衡的關係.
Ursula是透過尋求平等關係, 達致個人自由. Grudun經過與Gerald慘烈交戰的一役, 漠然抽身而退. 但Grudun是否得到真正的自由? 片末, 她的選擇是過著不考慮周遭問題的浪族生活. 不論是Gerald, 還是後來搭上的雙性戀藝術家, 她都沒有當真. 當Grudun厭倦一段關係後, 又得走進另一個新環境逃避現實.《Women in Love》中, 真正突破凡籠的, 是Ursula─《Women in Love》姐妹作《The Rainbow/虹》第三代主角, 上兩代家長經歷經濟和信仰失敗的下一代.
後話: 都是《Inglourious Basterds/希魔撞正殺人狂》一曲《
Un Amico》惹的禍: 這套意大利警匪片《
Revolver》(1973), 怎會找到英國籍Oliver Reed當主角的? 忽地對這位已故「上電視隊啤狂歌」、心願是鯨吞酒精直達黃泉(最後, 他如願以償) 的英國名演員產生興趣 . 關於Oliver Reed, 容後再講.
延伸觀看:《Women in Love》Trai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