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星期一

略談第56屆Filmfare Awards賽果

Filmfare》是印度規模最大出版商The Times Group 旗下的電影雜誌, 自1954年開始舉辦電影頒獎典禮, 與印度另一著名電影獎項National Film Awards 同年成立. National Film Awards由政府官方頒發, 歷來地位比Filmfare Awards更具權威性. Filmfare Awards 則可反映電影與影星受觀眾歡迎的程度. (Filmfare Awards泛指Bollywood區域的電影, Filmfare旗下還有以南印度地區影片而設的Filmfare Awards South)

去年不太留意Bollywood動向, 但仍然好奇想知道第56屆Filmfare Awards的結果: 從提名名單與得獎者可知Bollywood 「出入」 (In/Out) 情況.


Bollywood 鹹魚 Salman Khan 吸收南印度電影拍攝手法、連同弟弟Abraaz Khan及弟婦Malaika Arora Khan 監製的《Dabangg》(暴烈刑警) 獲最佳電影 (Best Picture) , 不禁眉頭大皺. 誠然《Dabangg》票房報捷, 但不等於Salman Khan可以一掃數年來的頹風. 論故事《Dabangg》沒有特別之處 (去年Filmfare 最佳電影《3 Idiots》便有創意得多) , 得到Best Picture也不過是Filmfare肯定影片的票房, 多於影片的質量. 《Dabangg》一開, 南印度電影的誇張風格在Bollywood勢必成為濫觴. 恐怕Salman Khan的「匹夫之勇」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由Shahrukh Khan的《My Name is Khan》(阿Khan正傳) 奪得. 再三冧莊的SRK,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 除了Salman Khan. Salman Khan 自《Dabangg》旗開得勝後, 不改其衰多口本色. 先是對SRK、Katrina Kaif 等合作過的演員多番譏諷, 再無理針對與他們合作的演員們. 更對前度女友Aishwarya Rai 的新作《Guzaarish》窮追猛打. 先批評影片不濟, 再批評此片導演Sanjay Leela Bhansali 拍片手法差勁 ( Bhansali 以打造華麗場面及360度旋轉拍攝手法聞名. 但他的首套電影卻是由Salman Khan當男主角) ...



Aishwarya Rai 跟 Hrithik Roshan 再度合作的《Guzaarish》叫好不叫座 (有說此片部份抄襲Christopher Nolan 的《The Prestige》) , 在Filmfare 更是慘食白果. Aishwarya Rai 與 Hrithik Roshan 去年的電影表現一般, 不論前者夥拍名導 Mani Ratam 的《Raavan》或後者的《Kites》, 票房及口碑都不理想. Hrithik Roshan一向保持水準, 一兩套失敗作不會影響他的事業. 倒是真正擔心Aishwarya Rai 與Sanjay Leela Bhansali , 他們吃掉老本, 已經不可依賴昔日的聲勢, 尤其是連番失利的Aish (玩懷舊的《Action Replayy》劣評如潮. 她對上一套成功的影片, 已是兩年前的《Jodhaa Akbar》) . 也許她心知不妙, 趕快轉移陣地, 開拓南印度泰米爾 (Tamil) 的市場.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由《My Name is Khan》SRK的好拍檔 Kajol 奪得. 觀看提名名單, 覺得只有Vidya Balan足可匹敵. 去年成為Filmfare影后的Balan, 憑《Ishqiya》獲得影評人最佳女主角獎項.



空有造作本色的Kareena Kapoor 憑《We are Family》獲最佳女配角. 影片翻拍荷里活的《Stepmom》, Kareena Kapoor飾演Julia Roberts的角色. 很怕看Kareena Kapoor的電影, 她靠家底在Bollywood影壇上呼風喚雨, 但戲拍得一部比一部差.

而今屆Filmfare Awards的大贏家, 不是《Dabangg》也不是《My Name is Khan》, 而是獲最佳劇本, 最佳故事, 最佳攝影等獎項、曾入選康城影展「一種關注」(Un Certain Regard / A Certain Glance) 、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放映過的《Udaan》(青春不悔) .



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

略談 Ritwik Ghatak 的電影


《The Cloud-Capped Star》

Ritwik Ghatak 的電影世界呈現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和不妥協, 然而理想被現實的殘酷所擊敗. 首作《Nagarik》(The Citizen, 1952) 鼓吹《國際歌》精神, 不怕艱辛, 排除萬難. 這種近乎幼稚的理想化態度, 令《Nagarik》不易看, 自Ritwik Ghatak電影中慢慢消失. 《Ajantrik》 (The Patheic Pallacy, 1958) 的司機與「鬼馬呠呠車」並肩而行, 最後車子壞了, 解體收場, 剩下響鈴的餘音令失落的司機破涕為笑, 卻難掩生活的淒涼. 《Ban Theke Paliye》(The Runaway, 1958) 小男孩從鄉村出城到加爾各答遊玩, 鳥倦知還「還是家裡好」.

The Cloud-Capped Star》(1960) 風格突變, Ritwik Ghatak大玩聲效, 突顯女主角Neeta的外在壓力與內心感受. 身為家中經濟支柱, Neeta被生活迫得毫無理想可言. 為了家人對金錢的索求, 她一再退讓, 結果未婚夫成了自己的妹夫, 自己染上肺癆, 還被家人趕出家園, 在療養院了此殘生. 人在環境下變得絕對無助, Ritwik Ghatak在結局更悲涼地暗示類似女主角的故事, 只會不斷重演.






《Subarnarekha》


Subarnarekha》 (The Golden Thread, 1962) 將生活的衝突再放大. 從巴基斯坦逃亡到印度的知識份子Ishwar, 反對妹妹Sita與種姓比自己低的Abhiram結婚, Abhiram甚至放棄了出國的機會跟Sita私奔, 從此Ishwar與Sita不復往來.

Abhiram的種姓地位令他只能待在勞動階層, 成為勞方也被資方剝削. Abhiram 任職巴士司機, 遇上交通意外而死 (影片暗示Abhiram被要求午夜加班, 汽車失修釀成交通意外), Sita為了兒子被迫選擇當娼. 當她看到迎面而來的恩客, 竟是喝醉的兄長, 立即割喉自殺. 滿身鮮血的Ishwar看清楚面前是妹妹的屍體, 一切恨錯難返.



《Subarnarekha》跟薩耶哲雷 (Satyajit Ray) 的《The World of Apu》 (Apur Sankar, 1959) 有點相似, 都是講述一個男人逃避後再面對親情與責任. 薩耶哲雷的風格無疑更易入口, 相比之下Ritwik Ghatak的偏鋒實驗手法和另類題材, 並不討好觀眾.

Ishwar與姨甥可當成是《The World of Apu》Apu與兒子的變奏. (《The World of Apu》的片末, 可比較兩片的處理手法不同之處) Apu面對血濃於水、同時間接令妻子喪命的兒子, 選擇拒絕, 最終難捨父子情. Ishwar 愧對的是偏見將妹妹迫上絕路. 天真的姨甥接受了舅舅, 也解除Ishwar的罪疚感. 小男孩不知世途險惡, 對未來充滿憧憬. 而對飽受打擊的Ishwar而言, 未來是不可知的, 只能吃力地艱鉅向前出發.



Ritwik Ghatak的電影之路從擁抱理想到理想幻滅, 批判愈加尖銳, 最終令他與電影絕緣十年, 被趕在影壇某角落不受重視. 也許與Ritwik Ghatak合作過、《Two Acres of Land》(1953) 導演Bimal Roy, 才是Ritwik Ghatak的知音.

2011年1月1日星期六

患病見真情─《愛情戀上癮》( Love & Other Drugs)


被海報和片名誤導, 起初以為《愛情戀上癮》( Love & Other Drugs) 是有關性上癮的故事. 所謂上癮當然是指愛情, 床戲的大膽程度令人意外 (本片沒有被列為三級片, 片商及電檢處聰明之舉!) . Jake GyllenhaalAnne Hathaway毫不尷尬的坦蕩蕩豪爽到極, 好過半遮半掩.

如果只是一套有關性愛的電影, 那就罷了. 導演是Edward Zwick, 此君前作是豪氣萬丈的《最後武士》(The Last Samurai) 和戰雲密佈的《血鑽》 (Blood Diamond) , 與愛情喜劇「大攬都扯唔埋」. 《愛情戀上癮》以1996年商場如戰場的藥業為故事背景, 牽涉到藥廠推銷藥物、奇難雜症病人的苦況, 絕對不是年輕導演擅長的範疇, 對慣於執導寫實的Edward Zwick而言, 既要掌握不文笑話, 又要兼顧嚴肅議題, 在「年輕人部份」未嘗有點掉拍子. 幸好主角是Jake Gyllenhaal 與 Anne Hathaway, 否則影片將會只是一套中規中矩的作品.


女主角患有惡疾的情節, 與多年前Charlize Theron 主演的《Sweet November》雷同 (男主角是Keanu Reeves, 他的表現慘不忍睹. 捱足全程亦只為Charlize Theron的賣力演出) . 《愛情戀上癮》有足夠篇幅交待Anne Hathaway與 Jake Gyllenhaal 的心路歷程, 他們較有層次的演技, 不但提升了影片的意義 (並非單純的情色喜劇), 角色的決定令他們趨向成熟, 也表示兩位80世代的演員, 足夠在影壇獨當一面了.



Jake Gyllenhaal 自《斷背山》後的演出傾向嚴肅.《愛情戀上癮》 「世界仔 x 花花公子」一角精力無限, 於Jake Gyllenhaal 是游刃有餘. 幾位配角 (醫生Hank Azaria, 推銷員Oliver Pratt, 還有飾演「超級毒男」的Josh Gad) 似是齊齊服食了興奮劑, 影片仝人Up Up and Away. 特別一提, 飾演Jake Gyllenhaal 父母的是老牌演員George Segal 和去年仙遊的Jill Clayburgh. George Segal 演過《偷情俏冤家/金屋春宵》, 《賊公賊婆做世界》. Jill Clayburgh演過《Starting Over》, 曾幾何時是都市喜劇能手. 我想沒有人會特別留意他們僅有數分鐘的客串.



愈戰愈勇的Anne Hathaway, 能喜能悲的演戲幅度, 比同世代女星更突出. 在她身上可以明白曾經一度受捧的Reese Witherspoon (恰巧與Jake Gyllenhaal 有過一段情), 為什麼現在只是個「半過氣女星」.

所以Jake Gyllenhaal與Anne Hathaway, 兩人走勢凌厲, 絕非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