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大事回顧 (可能有下半部, 可能無)

我愛看電視台每年一度的大事回顧, 而自己要回顧自己, 我枝筆就有點生澀了.

首先是blog 這裡近乎荒廢, 也刪掉不少文章. 留意blog和facebook的朋友們, 應該知道我少講政治, 多講電影或貓, 連自己的私人事都鮮有詳談. 不談政治, 也不趨炎附勢, 視哪個尖銳的文化評論人為偶像 (因為我深信權力和環境令人變質). 總而言之, 就是群魔四起. 政治萬萬不懂, 也萬萬不能碰, 你話我政治冷感都好 (雖則我是有投票的).

私人事則不外乎工作和私生活. 新工作在這一年尚算順利, 特別是經常要說英文跟同事溝通, 不流利但也不怕講. 真的, 放了幾日聖誕假, 講了幾日廣東話, 回到辦公室與同事交流, 竟然有點不自然.

新工作也令我近距離認識菲律賓人. 自從去年菲律賓人質事件後, 香港人對菲律賓和菲律賓人都充滿戒心. 沒有菲律賓傭工, 不知道香港人該怎樣掃地洗衫煮飯湊仔呢? (有表親不完全信任菲傭, 間接令子女對他們產生「唔靚就唔好」的觀念) 我面對的菲律賓人從事室內設計的專業. 他們有的離鄉別井, 在香港長期工作和生活, 有的甚至在香港落地生根, 連子女都懂得說廣東話和普通話, 不常回國了. 當然他們只是菲律賓人中其中一小撮, 但他們的生活文化, 在我眼中卻十分有趣. (菲律賓同事憶述國內警察的貪污情況, 也令人忍俊不禁) 目睹菲律賓藉同事在派對上, 娛人之外不忘自娛, 其「喪玩」的程度, 足叫我幾乎失禁.

至於私生活, 本人唔講好過講 (唔怕講: 亦都冇乜好講), 原因是不只一次在Facebook 簡單的一兩句說話, 招來他人誤會, 留下難堪的回應. 如此一來, 索性講電影好了. 講電影講得再冷門, 也沒有人出來要清算你.

但影評─容我不能再以自己的觀影文章稱為「影評」, 我實在不能強迫自己去寫一些故作高深的文字 (其實我亦質疑自己睇唔睇得明) , 亦沒有能力寫出來, 更不想列出十大名單. (甚至有影友重溫我的舊文, 我都叫他們看完要洗眼) 但還是需要渠道去發表, 一把口就取代鍵盤和滑鼠. 參與《影畫春秋》後膽粗粗, 與影友建立 (相信也是全港首個) 印度電影節目《印度電影二三事》, 結果印片看得比從前還要多, 證明我以前有幾懶惰. 藉著節目, 留意自己講得最多的是「係呀/喇」、 「咁」...

「係喇」, 「咁」點先可以唔再講「係呀」?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略談《Ra.One》








印度在10月26日Diwali (排燈節, 又名屠妖節) 上映Shahrukh Khan (SRK) 的超級科幻大作《Ra.One》 , 香港這邊亦差不多同步 「上映」. 專門舉辦本地印片包場團的Cineworld Hong Kong , 因應 《Ra.One》以3D版本播映, 有別於過往在尖沙華懋戲院包場, 改到尖沙咀I-Square放映. 十月底選映三天 (星期五至星期日), 每日放映三場, 入座爆滿. Cineworld見反應不錯, 在十一月首個星期再度包場.

是次心甘命抵付出港幣150元去購票, 有部份影友認為太貴. 早前參與另一位影友《講‧鏟‧片》 負責人Ryan 的邀請, 到九龍站The Grand「包場」觀看台灣電影《星空》, 得知包場牽涉多方面支援, 是故150元看印片, 其實並不昂貴. Cineworld 與負責票務的 Morning Star (不是旅行社, 而是位於重慶大廈一樓的影碟舖) 提供三種票價: 150元, 180元與200元. 150元距離銀幕最前, 如此類推, 視覺效果也因應票價提高. 加上本人與同行的朋友為看SRK多過看3D, 所以也不在乎座位前後的分別.

《Ra.One》本在暑假上映, 據聞當時尚未準備好上映的3D技術支援, 因此押後到Diwali檔期上映. 倘若錯有錯著的話, 實在天助SRK,《Ra.One》本身就是一個「屠妖」的故事: SRK 飾演不太醒目的電子遊戲工程師Shekhar, 以倫敦為家, 構思一個現實與虛擬的電子遊戲「Ra.One」 (全稱 Random-Access –Verison 0.1) . Shekhar的兒子嫌 「英雄必勝」 的設定過時, 他靈機一觸, 創造打不敗的虛擬角色Ra.One (發音與印度史詩反派「羅波那」 Ravana 同音) , 同時亦以自己的外貌設計了 G.One (Good One 的意思, 與印地語 Life = Jivan 發音相同) 作為Ra.One 的對手. 遊戲本是真人與程式中的Ra.One 對決, 過程中Ra.One產生自我意識, 並操控了Ra.One 的模擬外殼, 走進現實成為真實的惡魔, 並殺掉了Shekhar. Shekhar 的妻子 (Kareena Kapoor) 帶同兒子返回印度, Ra.One 則認定以化名Lucifer參與 「Ra.One」遊戲的Shekhar兒子是敵手, 一路展開追殺, 中途更可易容變身 (Arjun Rampal 分飾) . 機緣巧合下, G.One 與外置能源及模擬外殼結合, 也走進現實拯救Shekhar的家人.

未看《Ra.One》前, 我戲稱影片為《印度未來警察》, 因為「印度劉德華」也玩科幻!《Ra.One》構思、拍攝, 連同CG技術, 籌備了四年時間. 看後覺得《Ra.One》像大雜燴: 電腦程式產生自我意識像《Matrix》, 虛擬戰鬥像《Tron》, 奸角變面和保衛者的設定像《Terminator 2》, 連片中的火車場面也像增速版《Speed》. 十年前的Bollywood根本不可能出產到像《Ra.One》的電影,《Ra.One》結合了科幻與動作元素, 對Bollywood來講是大躍進 (去年南印度泰米爾的《Ethiran》玩得更癲, 雄霸南印度的Rajinikanth 更以 機械人 Chitti 的姿態在《Ra.One》客串) . 至少《Ra.One》不會出現南印超乎常理「打到飛起」的風格, 但對於看慣科幻動作片的觀眾和打機迷來說, 《Ra.One》的官能刺激也許不過爾爾. 可是, 誰說科幻動作片是Hollywood的專利? 印度影壇證明他們有能力做到.

演員方面, SRK分飾兩角, 前半部是口沫橫飛的老土爸爸, 後半部化身無敵得精明過頭的G.One. 以SRK的神檯級地位, 演任何角色根本沒有人有異議. 但G.One比Shekhar討好得多. Shekhar的父子情, 其實看得令我有點心酸. 父親苦口婆心的勸導, 兒子卻充耳不聞, 只管埋首在電腦遊戲世界, 相信「強者無敵」的道理 ─ 就算強者是壞人也沒有所謂, 多少反映了年輕一代是非不分的事實. 沒有人預計到電腦程式會擺脫操縱, 更威脅真實世界的安全. 倒是Shekhar堅持「壞人一定有報應」, G.One 藉Shekhar的面貌「重生」. 既是Ra.One 剋星, 也填補了Shekhar的家庭位置. 但《Ra.One》畢竟沒有離譜到讓程式合理成為人類, G.One超越常人的精密、還有偶然脫線的行為, 一直在提醒Shekhar的妻兒, 眼前的萬能俠始終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Kareena Kapoor 十年前演SRK的小妹 (《K3G》) , 也演過情侶檔 (《Asoka》) . 十年後Kareena Kapoor 已是Bollywood 資深演員, 與SRK 平起平坐. 我一向對她的本色演技不予置評. 《Ra.One》的她沒有多大驚喜, 倒是母親的角色收斂了過往的誇張造作. 反而 Kareena Kapoor不經意流露出哀而不傷的神緒, 或Ra.One幻化成她的奸詐表情, 都暗示她的潛質有待發掘, 如果有導演找她演平實的婦女或攻心計的角色, Kareena Kapoor 應可擺脫平庸浮誇的演技缺陷.

看畢《Ra.One》, 我更想看12月上映的《Don 2》, 一來支持Farhan Akhtar , 二來SRK 演反派比正義朋友更有發揮. 連我都認同《Ra.One》兒子的想法? 唉. 誰叫男主角叫SRK!

2011年10月26日星期三

婚姻/生活之意義《Arth》

曾有人問: 有「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嗎? 我說: 「當然有.」心卻在想: 不如看 (幾乎沒有配樂) 的《Arth》(Meaning, 1982) ─ Indiatimes選出「 25套必看印片 」(Top 25 Must See Bollywood Films) 其中一套. 肯定沒有歌舞可言的電影...

Pooja (Shabana Azmi) 是一名孤兒, 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家」. 任職電影製片人的丈夫Inder (Kulbhushan Kharbanda) 以妻子名義買下一楝房子, 令她好不高興. 然後這所房子卻是 Inder金屋藏嬌的秘密基地, 他在外頭早已和女演員Kavita (Smita Patil) 打得火熱. Kavita 苦苦糾纏下, 婚外情東窗事發. Pooja 晴天霹靂, 被迫離開住所. Inder 為了安撫Kavita, 要求Pooja 即席簽紙離婚.




Pooja 結識了歌手Raj (Raj Kiran) , Raj 同情Pooja 的遭遇, 鼓勵她不要沉溺悲傷, 盡快展開新生活 , 設法自立才是. Pooja 的女傭 (Rohini Hattangadi) 發現丈夫出軌, 更奪走自己辛勞儲下的積蓄, 盛怒下殺死丈夫. 女傭被捕後, 懇求Pooja 代她照顧女兒. 此時, Kavita 的母親上門請求Pooja 與精神瀕臨崩潰的Kavita 見面. Kavita 承受不了破壞Pooja 婚姻的內疚, Inder 也為Kavita的歇斯底里而困擾不休. Pooja 原諒 Kavita, 但坦言所以事情都不能回到原來的模樣, 她亦不打算回到Inder身邊. Kavita 決定與Inder 分手, Inder 向Pooja 提出復合. Pooja 只問了Inder 一句: 「將心比己, 如果我像你一樣 (發生婚外情) , 你會原諒我嗎? 」


《Arth》是Bollywood 中少有的寫實電影, 也是少數以婚姻與婚外情為題的電影. 《Arth》如實地訴說了一段破碎婚姻和離婚婦人自立的故事, 也是導演 Mahesh Bhatt (1945- ) 根據自己與女演員 Parveen Babi (1949-2005) 的婚外情經歷而改篇 (06年Mahesh Bhatt 再編寫了《Woh Lamhe...》, 抽離了婚姻的元素) , 效果也來得特別震撼. 本片也被印度影壇視為Shabana Azmi 演技最圓熟的代表作 (獲Filmfare Awards 與National Film Awards 最佳女主角) .




Shabana Azmi (1950-) 和Smita Patil (1955-1986) 是印度70年代至80年代 Parallel Cinema (平衡電影) 中最活躍的女演員, 兩人也是影壇上的良性競爭對手. 因此兩人的合作激出不少火花. Shabana Azmi 以內斂的方式表達了Pooja 的徬徨無助, Smita Patil 則以極盡情緒化的演繹表現Kavita為愛執迷的瘋狂. Pooja 和 Kavita, 一為妻子, 一為情婦, 兩個人物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 (兩人都為了擁有新房子的「鎖匙」喜極而泣). Pooja 希望以安居作為婚姻生活的保障, 偏偏丈夫是個早出晚歸的人 (影片開首的清晨時份, Pooja 等待Inder 歸來, 面露慍色) . Kavita 希望Inder 不離開自己, 依靠這段關係作為自己的心靈支柱 (影片暗示她的精神狀況一向不穩定, 並有服用精神科藥物的習慣) , 然而她與Inder 的關係早已揭示這段情不會長久 (兩人都是為職業奔波的人) . Pooja 為了挽回婚姻, 致電哀求Kavita放手. Kavita 亦為了破壞Pooja 的婚姻而惶恐終日, 要求Pooja 原諒自己. 兩人的互動漸漸令雙方的角色混淆, 都是為了擺脫「名份」的枷鎖. 我一直認為Pooja 與Kavita 的精神上是一體, 只因立場不同, 一分為二.

《Arth》的人物幾乎永遠停留在室內. Pooja 的白色住所, 陳設稀疏、空蕩蕩, 她就是待在住所內渡過每一天 (Pooja 婚變後入住的住所, 也是家徒四壁, 一片白牆. Raj 替Pooja 慶祝生日時在牆上寫上「Happy Birthday to Pooja」, 感覺已截然不同) . Inder 替Pooja 購置的新房子, 房間特多, 但夫妻兩人連同傭人, 寮寮可數, 得物亦無所用. Mahesh Bhatt 對兩人置身的空間與關係產生了質疑. 而 Kavita 與Inder 幽會的地點, 先是暗不可測的旅館雙人房, 然後延伸至Kavita 以黑白色彩為主的大屋. 不論Pooja 的小居所, 還是Kavita 的大洋房, 都演變成「丈夫/妻子」和「丈夫/情婦」發生激烈衝突的地點. 房子作為安置伴侶的象徵, Inder 替妻子或情婦添置房子的舉動, 最終都淪為笑話.

丈夫, 妻子與情婦三人, 在這場感情戰上同為輸家.




Inder身為丈夫, 他的立場十分可笑: 展開婚外情的是他, 要求妻子簽妥離婚文件的是他, 為婚外情吃了敗仗的是他, 請求前妻復合的也是他! 這個人物的態度, 反映了某一類人面對外遇時的反應: 善變. 婚變前後, 他完全沒有了解過Pooja 的內心世界, 房子只不過是一個討好女人歡心的藉口. 當他企圖用同一招數應付Kavita, Kavita 卻「不安於室」, 對自己置身的環境和身份非常敏感 (她甚至認為連衣服上都有Pooja 的味道) . 雖然Pooja 選擇離去, 但不見得Inder 與Kavita 從此安枕無憂. 如果事件發生在印度男尊女卑的社會, 像Pooja 這種沒有經濟獨立能力的女性, 即使錯在丈夫身上, 必定答應和丈夫復合. Inder 浪子回頭, 卻想不到Pooja 除了回家, 還會有其他出路.

目不識丁的女傭是Inder和Pooja 一家的局外人, 除了家務, 她沒有參與Pooja 夫妻倆的生活, 但女傭的遭遇卻是Pooja 婚變的變奏: 變心的丈夫搶走她的所有, 她唯一的報復方法就是奪去對方的性命, 自己卻失去了自由和照顧女兒的權利. Pooja 同樣失去一切, 但沒有走上與女傭一樣的不歸路. 慶幸Pooja 還有可傾訴和庇蔭她的朋友. Pooja 走出住所, 落腳於女子宿舍和尋找工作, 環境強迫她改變. 當Pooja 完全自立後, 她隨即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未來: 拒絕和Inder 復合, 亦婉拒Raj 的示愛. Pooja 不甘於再依賴男人, 令自己變得懦弱. Mahesh Bhatt 將影片命名為「意義」(Meaning) , 一開始便否定了Pooja 回心轉意的結局.




Kavita 作為第三者, 她的反應最典型. 一方面不願傷害別人, 另一方面急不及待牽著Inder 示眾. Kavita 住在大洋房內 (只有她一人居住) , 經濟能力甚至比Inder為高, 明顯不為事業博出位而搭上有婦之夫. Inder反而要透過Kavita的介紹, 獲得更多有助事業上的人脈. Kavita 事業有成, 其實內心空虛. 了解Pooja不會跟Inder復合後, 她亦恍然頓悟.

Mahesh Bhatt 將Kavita 的角色寫得如此透徹, 使Smita Patil 演繹不討好的Kavita, 也令觀眾對她予以同情. 現實上Parveen Babi 為愛苦無出路, 最終離開Bollywood , 尋求靈性的救贖, 但擺脫不了過去而患上精神分裂症告終. 事隔多年Mahesh Bhatt 以《Woh Lamhe... 》(2006) 表達了自己無法挽回Parveen Babi 的遺憾. Mahesh Bhatt 對Parveen Babi 用情至深, 但現實還是如同Pooja 所言: 所以事情都不能回到原來的模樣.



Mahesh Bhatt與Parveen Babi



舊文回顧: 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子─Parveen Babi回憶錄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紅顏禍水七擒縱 《7 Khoon Maaf 》



Priyanka Chopra演戲需要耐性. 儘管她是世界小姐冠軍, 其實我認為她不算得上艷壓群芳. 外貌其次, 能否運用內心演戲最重要. Priyanka Chopra 在不起眼的地方仍發熱發亮, 就算演Item Girl都落力是非常. Priyanka Chopra 的演技有一種慢熱的特性, 隨著劇情的推進, 她會「愈煲愈滾」.

在Bollywood電影亮相的美女多不勝數, 然而可以在銀幕令人留下印象的不多 (不論印象好與壞), 像Priyanka Chopra 這種非科班出身、亦無演藝家底的演員, 卻能夠先後登上Filmfare Awards和National Film Awards的寶座 (08年的《Fashion》) , 實屬少見. 前者不過是贈興, 後者從不輕易頒獎予Bollywood系演員 (對上一次已經是01年的事) , 可見Priyanka Chopra已獲得印度影壇的認同.

有了兩塊金牌保證, 導演們開始對Priyanka Chopra 有信心, 願意找她飾演不一樣的角色. 《7 Khoon Maaf 》(Seven Murders Forgiven) 便是一套考演技的偏鋒之作: 一位女性「下嫁七次」的故事.








Susanna Anna-Marie Johannes (Priyanka Chopra) 的一生: 不愁衣食, 畢生心願是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奈何六段婚姻均不如意, 她更要親手殺死每一位丈夫: 傷殘而疑心重的軍官(Neil Nitin Mukesh)、盜取他人作品的吸毒歌星 (John Abraham)、才情橫溢但沉迷性虐的詩人(Irrfan Khan)、印俄各有兩頭住家的俄羅斯間諜 (Aleksandr Dyachenko)、捉著她殺夫痛腳的好色老警長 (Annu Kapoor)、計劃謀財害命的笑面醫生 (Naseeruddin Shah) ... Susanna助養的男孩Arun (Vivaan Shah) 從小目睹Susanna的婚變經過, 長大後與她斷絕來往. 此時傳來Susanna 的「死訊」, 成為法醫官的Arun憑著蛛絲馬跡, 最終找到尚在人間的Susanna. 這次, Susanna宣稱要第七度結婚...

《7 Khoon Maaf 》改篇看印度著名兒童小說作家Ruskin Bond 的短篇故事《Susanna's Seven Husbands》. Ruskin Bond 本身帶有英國血統, 筆不不乏對英裔印度人的描寫 (他也在《7 Khoon Maaf 》客串一角). 《7 Khoon Maaf 》的女主角也是一位英印混血兒 (Anglo-Indian). 觀看《7 Khoon Maaf 》需要一點點耐性, 才慢慢感受影片的「黑色幽默」.



單看以上的故事簡介, 《7 Khoon Maaf 》雖然是群星拱照黑寡婦, 但每位丈夫都十分搶眼 (基本上沒有一個是好人). 每次女主角動殺機, 都出於忍無可忍, 每一位丈夫的死法極盡荒謬 (以下內容披露劇情) : 第一任丈夫曾參與「藍星行動」(甘地夫人為了爭取選民支持, 下令攻入錫克金廟殺死錫克教民兵) 而受傷, 產生既自大又自卑的心理, 不相信妻子真心愛她, 更將怒氣埋怨在僕人身上, 視僕人如至親的Susanna決定讓他成為黑豹的晚餐. 第二任丈夫沉迷毒品與女色, Susanna 迫他戒毒不果, 還發現丈夫毫無改過之意, 只好一針讓丈夫歸天. 以為第三任丈夫夠負托終生, Susanna甚至改信回教, 浪漫詩人竟然是個性虐狂, 將她凌虐得體無完膚, 結果獲得一個充滿「詩意」的下場. 第四任丈夫對她一見鍾情, 卻只為了掩飾間諜活動而結婚, 更被Susanna 養子在外國留學時揭發已婚的事實... 至此, Susanna對婚姻已經心灰意冷, 冷不防昔日卑躬屈膝的警長成為警局話事人, Susanna被迫屈服在對方的淫威下再婚. 好色警長要靠偉哥「起死回生」, Susuanna索性將計就計, 讓他在床上一命嗚呼. 隨後Susanna企圖自殺不遂, 被專研草藥的醫生救回, 兩人終於產生逝水長流的感情, 然而醫生比Susuanna更想結婚. 在最無防備的情況下, Susuanna 發現醫生想下毒害死自己, 大受刺激下以「俄羅斯輪盤」定奪一切...



Priyanka Chopra 的「七變化」可謂過足戲癮又得發揮. 從青春少艾到中年婦人, 掌握得絲絲入扣. 年輕演員由後生演到老, 很容易會露出演技不濟的馬腳. 除了靠化妝的幫助, Priyanka Chopra 也懂得如何令自己由天真無邪變得心事重重. 當她得悉丈夫的殺機及攤牌兩幕, 不動聲色又恍然大悟的震慄, 以至精神崩潰, 其演繹之精準, 絕非喊兩聲流眼淚了事的程度可比. 一眾丈夫中又以資深影帝Naseeruddin Shah 偽君子的演繹最細膩, 他與Priyanka Chopra 的年齡差距足夠成為父女有餘, 兩人同台演出卻真正像對老夫老妻.




Susanna與養子 (由Naseeruddin Shah的兒子Vivaan Shah 飾演) 曖昧關係也可圈可點. Arun 感激Susanna 對自己的栽培, 也許還有幾份傾慕, 然而從俄國間諜介入他們的生活開始, Arun 對俄國間諜產生妒忌又抗拒的心理, 更索性遠離Susanna 免得自己痛心. 然而在這段母子情的牽絆下, Arun 執意尋回Susanna. 吊詭的是, Susanna 浴火重生後, 竟然宣佈要第七次嫁人, 對象是耶穌─她已無欲無求, 唯有尋求宗教上的救贖, 才能償還她一生的罪孽.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東方日報副刊訪問《印度電影二三事》x 《3 Idiots》

乘《3 Idiots》 (港譯《作死不離3兄弟》...) 登陸香港之利, 上星期接受東方日報副刊記者的訪問, 略談印度電影, 順便替《印度電影二三事》節目宣傳 ). Sonia 遊印度, 只有我獨擔大旗. 報導篇幅短而精簡, 勝過去年南華早報的訪問.

印度三兄弟 打贏阿凡達

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西亞斯淋浴露

很多人說未看過印片 (印度電影), 其實他們早已接觸過, 還很受落!

九七年後, 亞視開始大量引入內地廣告, 與大陸電視台無疑. 這些廣告儘管五光十色, 又找洋人當主角, 然而脫離不了A貨味道─例如以某種鳥類為品牌的健康飲品, 肆無忌憚抄襲了《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 的背景音樂, 或將路比桑 (Luc Besson)《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 Éric Serra 操刀的《The Diva Dance》 完全據為己用的洗髮水產品... 總之, 廣告對象不是香港人, 哪怕抄襲的行為極度肉酸, 內地廣告公司心中沒有「知識產權」四個字.



話說千禧年間, 亞視經常播放「西亞斯淋浴露」廣告. 找來貌似西域臉孔的女郎 (看上去應是新疆維吾爾族人) 扮印度人, 示範何謂「印度式按摩沐浴」. 廣告製作人員不知從哪裡找到一首印度歌曲, 權充為背景音樂. 那首歌唱什麼, 沒有人知道, 至於廣告嘛, 更難以吸引香港人購買這款淋浴露.

亞視收視奇低, 經常在下午時段播放「西亞斯」, 應該沒有人收看吧. 想不到的是, 有不少人都看過這個廣告, 無不懂得哼出那首廣告歌! 原來, 廣告與廣告歌早已先聲奪人.





後來成為印片Fans, 第一套正式看的印片是《Devdas》 (2002, 又名《寶萊塢生死戀》或《胭脂淚》) . 其中一位女主角Madhuri Dixit是Bollywood 紅星, 擅長舞蹈, 在《Devdas》跳得著實好看, 順勢便買下她的「精選碟」. 售賣印片的店舖, 經常會出售一些明星的精選集: 將演員在電影中表演的歌舞場面輯錄成碟. Madhuri Dixit 活躍在80年代中至千禧年初, 這段時期的Bollywood電影相當「重口味」: 演員表情誇張、衣著超級老土、化妝極濃,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是「怪雞」, 在印度觀眾心中, 卻毫不影響他們對Bollywood演員的愛戴.





好了, 精選碟中其中一節, 就是Madhuri Dixit在《Khalnayak》的歌舞場面《Paalkhi Mein Hoke Sawar Chali Re》. 只見青山綠水, 陽光燦爛, 披著Sari 的Madhuri Dixit在馬車上高歌 (幕後代唱者是Alka Yagnik, 身旁的馬伕是印度豪哥Sanjay Dutt!) : 「Koi Rok Sake, To Rok LeMain Naachti Chhan Chhan, Chhan Chhan Chhan!」咦? 這不是「西亞斯淋浴露」嗎?!

謎底揭開: 強國厚顏無恥抄襲如儀的又一鐵證. 但有趣的地方正是如此: 觀眾不會買淋浴露、不懂歌詞唱什麼、也不知道廣告公司盜用印度電影的歌曲, 偏偏記住這個廣告. 而又因為「知識產權」的漏洞, 讓我們可以接觸到欣賞印度電影的渠道... 有興趣跟著唱的, 歡迎你跟著歌詞拼音: 「Ding Dang Dang Ding Dang Dang Dang , Du Du Du Du Du Du....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印度電影二三事》登場


印度電影年產八百部,號稱世界上最蓬勃的電影工業之一。近年印度電影漸受國際注目,印度電影亦隨世界潮流而日新月異,然而印度電影只有歌舞、歌舞、再歌舞?《印度電影二三事》將拆解箇中一二。

本人與印片影友Sonia攜手合作,開咪做節目! 7月8日起,逢星期五晚10至11時, 《印度電影二三事》同你拆解印度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