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過程就是地獄的開端《緊張大師的無間地獄》(Henri-Georges Clouzot's Inferno)
去年在Youtube看到《地獄》(L'Enfer/Inferno, 1964) 的片段, 還道只是『有趣片花』. 想不到法國的紀錄片製作人, 竟然可以將拍不成的電影重新出土 (也許要感謝上天, 安排一次『電梯懸案』的契機, 就像黑色電影的情節). 導演是克魯索 (Henri-Georges Clouzot), 女主角是羅美雪妮黛 (Romy Schneider), 單是這兩位人物, 就足夠說服影迷入場.
關於克魯索, 我只看過一套《烏鴉》(Le Corbeau, 1943), 也知道他是所謂的法國希治閣. (網友Horace Chan 對克魯索電影甚有心得, 可作參考) 這部斷尾的《地獄》向來默默無聞, 研究影史的學者和影評人從沒提過, 雪妮黛生前隻字不提, 影片就比克魯索的電影更迷離.
60年代初, 克魯索受到妻子Vera Clouzot 急病去世的打擊, 暫別影壇. 回來後發現時不我與. 法國新浪潮冒起, 克魯索被視為過氣的象徵 (諷刺是杜魯福極度讚賞的希治閣, 正是克魯索的勁敵). 與其《地獄》是克魯索受《八部半》所啟發, 倒不如是緊張大師力挽狂瀾.
可惜, 《地獄》拍了三星期 (時間沒有攪錯), 製作人員難以忍受克魯索的反覆無常、男主角藉詞生病辭演、易角於事無補、克魯索心臟病發送院, 緊張大師的野心計劃就此告終. (克魯索將《地獄》部份構思, 轉移到最後作品《La Prisonnière》. 查布洛買下《地獄》的劇本, 拍下94年版本. 巧合是女主角Emmauelle Beart, 正是仰慕雪妮黛而當上演員)
當時的克魯索確實在力挽狂瀾, 認真面對時代轉變. 對號入座, 丈夫一角就是克魯索自己、妻子是搖搖欲墜的電影事業、極具震撼力的視覺效果, 不止是嘗試突破, 更源自大師的內心交戰, 比《八部半》的夫子自道不惶多讓. 倘若《地獄》拍得成, 不只電影史、克魯索和雪妮黛的下半生, 也可能被改寫. 遺下的毛片沒有提供影片的結局 (紀錄片更特意找演員模仿劇本內的演出). 然而, 克魯索的探索被中斷 (是否失敗, 則見仁見智) , 便是 《地獄》真正的結局.
反過來想, 如果過程比結果重要的話, 克魯索未嘗不是做了一次偉大的實驗.
(順帶一提, 羅美雪妮黛在華人影迷圈中並不特別出名, 在歐洲卻是家喻戶曉的傳奇女星, 法國人更視她如國寶. 年前寫過一篇介紹她的文章, 有興趣不妨一看)
伸延閱讀: 羅美雪妮黛未完成 Inferno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7 則留言:
Agnes, 謝過了.
http://www.hkifflink.net/2010/04/05/4773/
那些screen test 很精彩啊~ 如果andy warhol o既screen test都可以當片放, "l'enfer" 呢堆就更加值得一看~ 雖然話係因為要反轉顏色所以先化藍唇怪妝, 但效果又好詭異~
我最鍾意一幕係男女主角俾光射住臉面, 只靠燈光表現佢地既驚恐. 掂!
係啊係啊, 玩燈光o個堆片比玩op art o個d更加神秘!! 明明個表情冇變, 但係燈光不停轉就好似有唔同表情咁~
我未看過《烏鴉》,反而看過《浴室情殺案》。 L'Enfer 無論主題,分鏡,構圖,剪接都比《浴室情殺案》出色很多,拍不成是一大憾事。Agnes不妨看看《浴室》,少少發福的 Simone Signoret 同 Schneider 有幾分相似!睇來 Clouzot 是喜歡這類女人。記得從前同你談 Schneider 說覺得她沒有 lesbian 氣質,看完這套後我改觀喎,有幾覺鏡頭拍得她有少年氣質呀。
美少年氣質。
L'Enfer 有Simone Signoret個女參演添.
Clouzot藝高人膽大, 特登搵個兩個女演員表達曖昧, 雖然表面上有少少lesbian味道, 但效果奇峰突出.
據講L'Enfer毛片更長, 我地睇到既可能只係一小部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