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星期一

台山之旅‧三: 馬降龍村碉樓群

由於技術問題, 現在才正式補回七月尾碉樓之旅的紀錄. (攝影師阿Bo, 辛苦了!)


碉樓集中在開平. 從台山乘車到赤坎古城, 再轉車到開平碉樓群, 得花費一些時間. 一來路途遙遠, 景點位於未經開發的農村稻田內, 只能乘小巴再進入. 二來碉樓群分佈極散, 開平本身到處都是碉樓, 保存質素不一. 較有代表性而獲官方認可的景點, 馬降龍村是其中一個.




馬降龍村原是關氏族人村落, 大部份族人已遷出或移居海外, 只剩下一兩家尚居於此. 並非所有碉樓都會開放供人參觀. 部份碉樓業權持有者, 跟縣政府達成協議, 免費開放, 但保存較好的碉樓或需收取入場費. (縣政府設計的套餐式參觀收費, 更是搵人笨!) 即使有免費開放的碉樓, 極可能日久失修, 走上走落也膽顫心驚. 也有關氏族人自行看管祖業 (僑居海外的親友會寄錢給他們安頓生活), 算是為保護碉樓的歷史文化盡點力.





碉樓主要用途等同防禦敵人 (盜賊) 的城堡, 碉樓一樓多室, 多人居住, 既作最基本住宅, 也容易召集族人共同抗敵. 有些碉樓純粹作私人居住用途, 裝潢特別工整美觀. 全村人集資興建的碉樓, 設計則較為簡陋. 我等參觀的馬降龍村碉樓, 全屬私人擁有. 這批大多稱為「廬」的碉樓, 意指別墅.








上世紀初, 開平人遠赴海外工作, 所見所聞, 在碉樓可觀一二. 像這類近似伊斯蘭式 (還是土耳其?) 風格的天花裝飾和階磚地板 (材料從外國運來) , 往往在規模大、建得精緻的碉樓裡出現. 他們也盡量美化碉樓的一牆一角. 能夠回鄉興建碉樓的, 都是當時少數真正掙到財富和學有所成的村民.




這個天花相當厲害, 每層一個, 直通全層. 日間通風通光, 又方便召喚樓中住客. 如果大大聲向樓下講句「開飯」, 分分鐘準時過報時信號.




某碉樓其中一件傢俬: 雙頭嬰兒椅. 樓主育有一對孖生兒子. 如父母忙碌, 可由得他們互笑互喊互打, 車身還有附有車輪, 可當嬰兒車, 好玩實用兼備, 有創意過超齡嬰兒車多多聲.




碉樓頂部將羅馬式拱門和石柱, 混合在中國建築風格之中. 這些不中不西的構思, 可能只是樓主當初的一廂情願.



圓柱形的部份叫「燕子窩」, 是監視敵人的重要位置. 近似本地警署的「椰青」哨崗.



此行最大收獲. 怎麼會是兩個普通人? 我和阿Bo在赤坎參觀古董店時, 遇上一對也來自香港的馬氏伉儷. 他們沒有固定路線, 當日也有意到馬降龍村一遊. 於是一行四人, 兩老兩青, 結伴上路去.



我們之所以被馬以常馬Sir吸引 (哈!) , 原因是他隨意便講出關於碉樓建築細節的種種典故, 但他本人卻表示只是靠估. 我們推斷他不是教師便是學者. 結果我們猜中了. 馬Sir退休前是教授中國文學的. 馬太也從事教學工作. 馬Sir老而彌堅, 烈日當空, 長路漫漫, 也不忘發揮他的幽默本色.



草草走完馬降龍村碉樓群, 至少也用上三至四小時. 考慮到翌日要趕回香港, 又想到自力村碉樓群, 更要爭取時間. 在碉樓辦事處的叔叔協助下, 找到Van仔極速趕往碉樓之最─瑞石樓!

欲知後事如何, 請看下回分解.

4 則留言:

匿名 說...

出外旅遊可真的能加深藝術的觸覺吧!

CraftyReport 說...

Hi, I really enjoy your travel journal from 台山. Such good founds, off beat path. Love it. Is there any other landmarks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Agnes Tse 說...

Snoopdevice: 我建議三個地方: 瑞石樓和自力村, 赤坎也不錯. 至於馬降龍村, 範圍太大, 大部份碉樓不開放.

CraftyReport 說...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