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Orson Welles』、已故 Guru Dutt 榜上有名, 實至名歸. 恰巧本年度香港國際電影節以他為回顧對象之一. Guru Dutt在Bollywood黃金時代, 確立華實兼備的風格, 影響深遠. 他的《求之不得》(Pyaasa, 1957) 與《紙花》(Kaagaz Ke Phool, 1959) 已是Bollywood經典中之經典. 作為導演、監製和演員, Guru Dutt『十項才能』早被同行認同, 而他用人唯才的眼光, 更為印度影壇建樹無數.

已故Meena Kumari被譽為Bollywood的『The Tragedy Queen』, 演出作品多達90多套, 擅演悲劇角色, 四奪Filmfare Awards最佳女主角獎項.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中選映的《老爺太太僕人》(Sahib Bibi Aur Ghulam, 1962) , Meena Kumari飾演『太太』, 也是她的代表作. 銀幕上的Meena Kumari是著名悲劇名伶, 也是一位傑出烏爾都語 (Urdu) 詩人. 諷刺的是, 她的個人悲劇比電影裡頭的角色更可憐: 出生時幾乎被親生父親遺棄在孤兒院; 兒時失學, 為養活家人而當上童星謀生; 成名後戀上比自己年長十五年的已婚導演, 終因性格不合而妣離; 儘管事業如日方中, 婚姻失敗的Meena Kumari開始酗酒成狂, 身體每況愈下, 最後死於肝硬化, 身後蕭條.

Bollywood影壇長青樹Amitabh Bachchan, 從70年代開始從影, 銀幕上以反叛英雄形象掛帥, 走紅至今, 橫跨四十年, 持久力何其驚人. 最近以《Paa》(2009) 飾演衰老症小童 (!) 的角色, 五度獲得Filmfare Awards最佳男主角獎項 (另三獲最佳男配角獎項). 校長何只寶刀未老, 簡直是劍氣颯颯.

性格演員Pran以演出反派人物聞名Bollywood, 從影達六十年, 被譽為千面演員. Pran的惡霸形象深入民心, 觀眾聞之色變, 其誇張程度甚至使部份印度人, 都不敢替孩子取名為『Pran』! Pran的事業在70年代攀至高峰, 片酬比Amitabh Bachchan還要高. 他也轉型演過正面角色, 如《Amar Akbar Anthony》(1977) 迫上梁山的黑幫爸爸. 儘管Pran是印度奸人堅, 但私底下與石堅一樣是好好先生, 熱心公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