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明報, 你在急甚麼?

星期天到石峽尾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上課. 期間發現中心比以往多了參觀人流, 主要是老人家和一家大小. 我半打趣向導師說:「都是『那篇文章』惹的禍吧.」,「當然. 簡直『離哂大譜』...」只見不遠處, 某藝術工作室貼出明報罕有的大篇幅頭版報導 (可惜字體設定始終不及東方及蘋果), 也作出大字報嚴正宣言, 凌厲反擊.

看 到這篇文章, 第一反應是:「嘩, 當本地藝術工作者死架? 」. 現時JCCAC的人流, 的確不能與旺角阿皆老街相比. 記者採訪時, 大抵是不幸連鬼影一隻都無的時段. 他可能以為JCCAC是專養懶蟲的溫床吧. 作為一星期兩次到JCCAC上課的藝術學生, 我得承認要申請JCCAC的工作室 (Studio), 除了一份合理的建議書外 , 藝術工作者的履歷和經驗是優先考慮之列. 活躍本地藝術界的藝術工作者, 或本地大學藝術系畢業生, 均在優先租客之列.

明報訪問的兩位「抱怨」藝術工作者, 一位是二胡師傅 (反之, 古琴師傅未見激烈回應. 其實我頗同情老先生) , 另一位是專門製造精製螺鈿傢俱、JCCAC開幕時聲稱專銷外國市場的工匠. 據我在JCCAC所知和觀察, 長期閉門的工作室大有人在, 而積極進行創作和策劃展覽的人也不少.

JCCAC由去年10月開幕, 使用了四個月, 未計算在此之前場地設置的日子, 她實際上的存在時間很短. 俗語有云: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 藝術館的成立. 前後一共經歷了三十年; 藝術中心發展也需要二三十年光境. 運動員落場前都識得先熱身一下. 明報要求JCCAC以短時間內, 跟投資股票買賣一樣, 要有肉眼可見的成效才算數, 比急功近利的股民更急. 如果明報對藝術的定義是必需出現「製成品」, 不如改變辦報方針: 純賽馬報導、純經濟金融報導、純樓市報導─可以預期的利益, 來得更加實際.

明報犯了兩項技術性錯誤, 既不可犯, 恐怕也未可知.

明 報副刊與部分本地活躍藝術工作者的關係, 應該比讀者想像中為佳, 因為明報比同行明顯更重視副刊的存在.「星期日明報 」是活躍的文化藝術討論集散區, 副刊採編的積極舉動, 有目共睹. 荒謬的是, 副刊持平討論文化藝術, 港聞版卻化身鍾馗打小妖. 關注明報是次報導的藝術家,立場一致傾向憤怒. 報章跟藝術工作者刻意建立的正面友好關係, 可能已經被明報本身親手摧毀.

對本地藝術文 化生態的認知, 記者似乎也本末倒置. 他可以執筆對JCCAC評頭論足, 抨擊機構辨事不力, 以致人流極少, 浪費場地資源. 但政府主理的藝術館, 何嘗不是抱著這個慢性疾病, 捱了一年又一年? 如果記者質疑JCCAC的政策, 請問他和報章有否意識到本地藝術文化大龍頭的文化藝術政策, 比JCCAC「資源錯配」的問題嚴重百倍?

要指責JCCAC人流稀少, 倒不如先弄清楚: 何以藝術館歷年入場人數, 遠遠不及本地其他博物館、又只有展覽古埃及文物、法國印象派油畫、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生肖銅像, 才能乞討市民歡心, 甘願飽受日曬雨淋, 非要排隊進場參觀不可、而對已故本地藝術家丁衍庸麥顯揚的 專題回顧展 (兩者皆是近年藝術館辦得較出色的展覽) 和「藝壇新毒草」JCCAC一無所知, 不屑一顧、而通識和術科於學校和家長而言, 地位止於點綴升學佳績、政府管治政策一切以經濟為上, 以致無心建立文化藝術環境去培育人才、最終由得本地藝術工作者成為一群文化浪蕩兒, 自生自滅、再引起明報的興趣, 打著自認天下為公的金牌, 揭露藝術界的「黑幕」? 這個千絲萬縷的問題, 似乎才是本著「報業良心」、自稱「公信力第一」的明報, 值得去探討研究.

4 則留言:

gar~* 說...

前一排好景, 個個都話要搞藝術, 呢排手緊莫財, 就話搞藝術o徙錢~ 對香港o黎講, 藝術大概只係有錢無定洗o個時先會玩o下o既敗家玩意~

Agnes Tse 說...

明報今次做左一件舉世無雙既蠢事. 全世界甚少會有一個國家/地區指責藝術場地被濫用. 佢篇報導出左街, 就要預左要俾人剷. 但從另一方面睇, 明報幫左JCCAC做左免費宣傳. 真係多謝夾盛惠.

的確有部份藝術家好有米, 但其餘果抿就完全係自負盈虧. 佢地大部份正職係教育, 真係為香港出梗力. 可惜無人明白.

政府果d所謂藝術, 不過係價平者得既判上判上判工程. 就算個創作者係某大時裝設計師, 都係掛個名份而已.

Agnes Tse 說...

仲有, 明報有錢就會叫記者寫專題, 冇錢就唔攪咁多. 今次睇怕都係銷量唔好....

易堯文 說...

明報質素下降是事實,這次可謂自打嘴巴兼蠢到加零一,有時看到他們前後不一,矛盾重重,真是不知他們想怎麼樣。

至於藝術場地被濫用,需不需要用到如此批判的字眼,以及如何介定「濫用」…明報該對這次事件反思一下...因為好少見到這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