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黎明時份, 從電視收看台灣陳年鬼片《秋燈夜雨》(All in the dim cold night, 1974). 我也寫過一篇影評, 以記影片缺乏資料云云. 早在數年前, 台灣舉辦一個頗有規模的鬼片影展, 搜羅多部中外鬼片, 《秋燈夜雨》未有選映, 反而姊妹作《寒夜青燈》(1974) 和《鬼嫁》(1976) 榜上有名, 也喚回台灣老一輩影迷的回憶.

《秋燈夜雨》的導演
姚鳳磐是台灣60年代著名電影編劇, 曾任記者, 後師事於李翰祥的國聯 (代表作是改篇自朱西甯小說的《
破曉時份》(1968)) . 姚鳳磐至70年代初有感電影良莠不齊, 企圖求去. 在擔任製片的妻子劉冠君鼓勵下, 寫下《秋燈夜雨》的劇本. 適逢他力邀出演的女主角秦夢, 也正值對電影事業意興闌珊之際. 《秋燈夜雨》經劉冠君和姚鳳磐的好友
、留日攝影師賴成英幫助, 《秋燈夜雨》不但掀起台灣影壇一片鬼片熱潮, 也延長了姚鳳磐和秦夢的電影生涯.
姚鳳磐拍片擅長營造氣氛, 先後拍下一系列古裝懸疑鬼片, 賣埠外銷成績理想, 因而被稱為鬼片教祖. 事實上姚卻不太滿意, 他替別人寫的劇本大收旺場, 自己執導的文藝片卻慘淡收場, 不得已再拍鬼片還清債務. 藉著改篇真人真事的「鬼片現代化」時裝懸疑片 《鬼嫁》, 又捧紅了王釧如 (譚家明《群星譜》).

年前電影資料館選映了幾套古裝鬼片, 選映姚鳳磐的《寒夜青燈》. 據稱《寒夜青燈》對徐克的《倩女幽魂》也有一些影響.《秋燈夜雨》與《寒夜青燈》同是改篇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竇氏》與《聶小倩》), 為通過台灣新聞局打壓迷信的電檢尺度, 一再強調影片「姑妄信之」、「南柯一夢」. 自《秋燈夜雨》一出, 台灣鬼片如雨後春筍, 甚至曾有警察引天開槍, 驅逐大批觀眾的事件. 聽聞十分誇張, 但可以想像當時人文潮流與政治環境之間的衝突.
早陣子電視台再度重播《秋燈夜雨》, 著友人錄影下來 (電視台在九月才播過《寒夜青燈》). 再看影片, 已不覺十分恐怖 (影片深受日本《怪談》影響, 也可以當作是華語版《東海道四谷怪談》), 畢竟我們受過多少恐怖電影的洗禮. 但《秋燈夜雨》始終是台灣鬼片的里程碑, 製作和演出甚是認真. 諷刺是此片拷貝似乎並沒有存於任何電影資料館 (台灣鬼片影展在台灣本土無法找到《鬼嫁》, Beta影帶卻竟然收藏在香港電影資料館) , 反而出現在電視台的深宵節目上! 到底電視台收藏了多少失傳電影, 恐怕無法估計.
(本來是打算在此分享《秋燈夜雨》與眾同樂, 無奈電腦記憶體太小, 暫時也無法Print Screen. 如對《秋燈夜雨》DVD孤本有興趣的朋友, 不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