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普渡慈航《波羅揭諦》(Come, Come, Come Upwards) (上)



「波羅揭諦」(Aje Aje Bara Aje) 是般若多羅蜜心經中, 不斷來回重唸的一句:「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意解: 「去啊, 去啊! 去到彼岸啊, 大家快去到彼岸, 趕快成就佛果」.

Sun Nyeo (姜受延) 自幼缺乏家庭溫暖, 成長期間飽受挫折, 認為出家是身心自由的唯一選擇. 然而, Sun Nyeo在冥冥中注定要接受不一樣的試煉: 被迫還俗、結婚、守寡、死產、再嫁. 命運堪坷, 使她將信仰轉化成生存的意志. Sun Nyeo並不以自己曾經滄海為恥, 她對待每一段感情關係, 付出至真至誠的心意, 即使男人們誤以為她是個需要被肉慾充塞的容器.

尼姑 Jin Song (陳榮美) 悟性高則高矣, 但過於封閉. 寺院女主持恩善 (尹仁子) 認為她需要更多修煉, 要她往大學進修. 走進世界, Jin Song冷然面對俗世採取抗爭 (反政府示威) 的手段. Jin Song苦行面壁期間, 被慾念難清的老僧性騷擾, 卻理解到佛門中人亦要面對靈與慾的掙扎. 大學同學因參與學運被通緝, 到寺院請求Jin Song 庇護. 一直選擇不理世事的Jin Song, 將自己的俗家名字告訴對方, 著他找自己的家人幫助.

昔日對Sun Nyeo關照有加的恩善病入膏肓, Sun Nyeo回到寺院見她最後一面. 恩善吩咐眾人善待Sun Nyeo後圓寂. Sun Nyeo取走恩善的舍利骨, 與Jin Song話別, 各自面對不可知的將來.

談南韓國民導演林權澤, 影評人多從《天涯歌女》(Sopyonje, 1993) 出發. 然而, 他在70年代後期的至80年代末的作品 (《族譜》(1978)、 《曼陀羅》(Mandala,1980)、《重逢是第二次分手》、(Gilsodom, 1982) 、《霧之村》(1982)、《》(1986)、《種女》((The Surrogate Womb/Sibaji, 1986) 、《Adada》(1987)、《燕山日記》(1987) 、《波羅揭諦》(1989) ) , 嘗試從韓國社會和宗教層面著手, 提升影片的藝術性和議論性, 其實應該值得討論. 作為當代最受推祟的南韓導演, 由商業電影轉型為藝術電影的過程, 評論人有必要知道. 奈何南韓至今, 除了《種女》和《波羅揭諦》外, 仍未為林權澤推出這段時期作品的影碟. 林權澤如何展現轉型期的風格, 對影迷來說, 暫時仍是空白一片.

對當時擅拍商業片的林權澤來說, 嚴肅冷靜討論韓國歷史和宗教, 不論對影壇還是自己的導演生涯, 都是充滿挑戰性的. 《族譜》講及韓國日治時期人民被迫歸化的事件; 《重逢是第二次分手》講及南北韓政局分裂, 拆散骨肉親情. 《曼陀羅》 及《波羅揭諦》更有野心, 從佛教角度探討人生. 《曼陀羅》的成功, 曾令林權澤打算再開拍由名演員金芝美主演的《比丘尼》(1984), 卻遭到宗教組織大力抗議下停拍 (由金芝美出資製作. 推測因為金的結婚履歷, 惹來佛門中人反感. 林權澤和金芝美後來改拍以妓女為題材的《》). 《波羅揭諦》後, 林權澤亦不再拍攝有關宗教題材的電影.


波羅揭諦》(Come, Come, Come Upwards) 是我看後最難明的電影之一, 重看多次也未能明白一二. 林權澤深明觀眾未必清楚了解艱澀的佛理, 所以《波羅揭諦》的故事算是淺白. 前作《種女》 很容易令人以為林權澤想鞭撻韓國傳統觀念對女性的迫害, 原來他只想表現儒家傳統與巫俗迷信之間的衝突. 《波羅羯諦》也不是一套真正討論佛教的電影. 《波羅羯諦》上承《曼陀羅》: 講的是六根未淨的僧人 (安聖基) 在精神修煉與塵世情慾之間的掙扎; 緊接以悲劇女性為主角的《種女》(1986) 和《Adada》(近似《杜十娘》的故事, 但主角換成啞女), 探討人類精神世界的解脫與昇華.

林權澤在轉型期的作品, 不算上乘之作. 不論《種女》還是《波羅揭諦》, 都犯有同樣毛病.《種女》處理女主角心理轉變的篇幅不夠, 草率的結尾更破壞了整片極力營造的氣氛和風格. 同樣為了考慮市場需要, 《波羅揭諦》既要保留娛樂片一般常見的悲歡離合橋段, 但又加插了宗教、政治、兩性關係的嚴肅探討, 令整套影片風格不統, 流於零碎. 可見林權澤處理藝術電影技法方面仍未純熟. 努力轉型, 卻落得貪多務得的尷尬處境.

《波羅揭諦》角色分配上, 也出現嚴重失衡. 影片本以兩位入世和出世的女性出發, 從淺入深展示佛學思想. 但姜受延的戲分竟然比陳榮美超過一半以上. 林權澤明顯是要力捧姜受延, 卻使陳榮美的角色無從發揮, 與姜受延的角色對比, 其重要性高下立見.

我從來認為, 身為國寶級演員的姜受延名過其實. 全度妍在康城封后, 南韓政府急急找回曾在87年威尼斯影展得到「零的突破」的姜受延, 兩人頓成南韓電影揚威國際的代言人. 姜受延從童星時代開始演戲, 論資歷當屬第一, 但似乎只限於南韓境內稱霸.

姜 受延的最大本事是瞪眼睛 (反觀全度妍, 外表普通, 但塑造角色的幅度比姜受延更大) . 即使在成名作《種女》 , 演技也不見得特別出色, 只是影片的獨特題材使她一舉成名. 能在莫斯科影展揚威封后的 《波羅揭諦》, 更是南韓偷送影片到蘇聯參展. 但姜受延的確是年少得志. 參演《種女》時只有20歲, 在 《波羅揭諦》也只有23歲. 論題材、角色上的難度, 後者絕對比前者高出幾倍.

姜受延在《種女》和《波羅揭諦》後, 除了張善宇的《情場如馬場》(Road to Horserace, 1991) 外, 沒有再演過較大回響的作品, 倒是經常拍攝近乎艷情呎度的電影. 雖然姜受延的影壇地位穩固, 若不是她遇上林權澤這位伯樂, 恐怕也不能升上神檯罷.

6 則留言:

the sole of christopher eccleston chinese fan site 說...

一般想了解導演的創作方針,通常會是由導演的處女作開始看。

由於我對韓國電影一無所知,所以我不會詳加意見。

我對全度妍在密陽的演出,真的驚喜萬分。我覺得她只要遇上多一部密陽的作品,極有機會再上一層樓,衝出亞洲。

Agnes Tse 說...

林權澤拍了一百套電影, 頭八十套都是較粗製濫造的商業電影. 莫講看, 連導演本人也不願多提.

要了解林權澤, 一定要看他在70年代末開始拍攝的電影.

我只看過已發行的"種女"和"波羅揭諦", 很明顯是企圖提昇影片的藝術層次, 但仍然欠缺宏觀的視野. 只能算是導演的熱身作.

Unknown 說...

Agnes: 我認為睇林權澤除了從天涯歌女入手外, 醉畫仙都不能不看.

如果看了天涯歌女, 又要兼看千年鶴. 不過似乎香港人唔多識貨, 前一年亞洲電影節在有放播他的千年鶴, 當晚IFC得十多人出席, 真的太可惜.

全度妍在密陽的演出當然一流, 尤其是係去探監一場, 哭與不哭之間, 內心與信仰的交戰, 拿捏得不溫不火, 登峰造極.

gar~* 說...

其實我不太肯定是因為我少了一點佛學知識所以不太明白, 還是它在故弄玄虛... 從你文中的連結看來, 似乎那時期他很多電影都不乏色情元素...?

Agnes Tse 說...

Garrick: 對佛學認識不多, 的確是影響到我們理解影片.

你說得對, 七八十年代的南韓電影不乏充斥色情元素, 連林權澤也不能幸免. 我看他的作品表中, 有套"火之女"就是巫教加情色的題材.

林權澤師承鄭昌和. 林權澤拍藝術電影是無師自通, 但要到"天涯歌女", "春香傳", "醉畫仙"才算是登峰造極之作, 你可以猜想他要拍十套八套, 試足二十年才成功.

至於故弄玄虛, 我覺得也有囉.當時林權澤未夠能力處理, 但他又要在這套電影大講南韓百態, 連政治都扯落水.

the sole of christopher eccleston chinese fan site 說...

如果想了解佛學電影,我會建議去看佛教徒出身的導演的作品。

其實,無間道都是一個佛學味甚重的電影,但是拍得不夠玄。

我以前曾經看過一部講佛教傳說的電影,拍得很好,但這部是粵語老片的年代,是1960s- 1970s 左右作品。

個人認為,密陽拍的基督教理念甚佳,建議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