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羅揭諦》是一套充滿缺憾的電影, 偶有佳句, 然而不成佳章. 其實故事本身寫得不俗, 至少編劇便很用心建構Sun Nyeo的角色.
Sun Nyeo代表俗世的人, 她能夠頓悟, 但定力不足. 出手協助企圖自殺的男子, 自覺是出於普渡眾生的心態, 其實是虛榮心作崇. 男的反過來視她為救命恩人, 「慾」火重生, 要娶她當老婆. Sun Nyeo拒絕回到塵世, 唸唸有詞仍撫平不了翼動的心. 寺院主持恩善看出Sun Nyeo遁入空門只是為了避世 (Jin Song也有同樣的問題, 然而影片對她的過去並無交待), 著她回到現世了結塵緣.
沒 有成為尼姑的日子, Sun Nyeo反而不用面對宗教的掙扎, 對顛沛流離的生活處之淡然. 但到底Sun Nyeo只是一個凡人. 身處紅塵打滾, 能否安然無恙? Sun Nyeo的中學老師當日無力幫助她, 成為著名詩人後, 寫下感人肺腑的詩集, 以此懷念「遁入空門」的Sun Nyeo. Sun Nyeo得知老師一直對她念念不忘. 開始苦思自己當日歸依佛門的意義何在. 由需要肉慾安慰, 轉趨追求心靈上的平靜. Sun Nyeo不能在寺院以內做到, 在寺院以外的環境, 成就她的得道.

Sun Nyeo充滿波折的成長之路, 既是一個女性脫胎換骨的過程, 當中又揭示了南韓的社會面貌. Sun Nyeo缺乏父愛, 其實暗示了韓國國土的的分裂 (自殺男子稱父親是自北韓逃亡的士兵). Sun Nyeo家中無父作主, 母親承受丈夫缺席的無奈. 身兼父職, 只好採用傳統方式直接對待子女. Sun Nyeo跟著暴燥的母親生活, 可謂沒有好日子過. Sun Nyeo選擇出家, 除了逃避家庭和學校的「迫害」, 也希望藉此靠近父親的影子, 追隨他的步伐──Sun Nyeo的父親服過兵役、殺過人, 心生內疚而出家. 這位「師傅」 (全茂松,《曼陀羅》的主角, 在《波羅揭諦》可視作角色的延續) 與女兒相見不相認, 作為不盡責的父親, 只能勸道女兒: 各自修行, 殊途同歸.

戰爭間接令 Sun Nyeo與父親天各一方, 對出世的Jin Song而言, 人類的慾望是愚不可及. Jin Song代表對信仰單一堅定的人, 但除了信仰, 視所有如無物. 恩善一樣認為Jin Song有其自身的問題需要解決, 要她到塵世學習. Jin Song對外界極力抗拒, 堅持不嗔不慟, 甚至不認同學生的示威行為.
這種冷漠的態度出奇地出現在佛門中人身上. 即使Sun Nyeo回到寺院, 寺院信眾也排斥她. Sun Nyeo以為佛門就是拯救眾生的地方, 但佛門中人也會為求自保而不理外界環境發生的事情. (林權澤對佛教作為社會公共機構時期對韓國民族社會狀況的不聞不問所作出的批判). 信眾如Sun Nyeo該如何在現世安身立命? (待續)
3 則留言:
最近有人跟我分享無間道的片段,跟這篇文章殊途同歸。
佛經說無間地獄,利用劉德華和梁朝偉二人的身份交換去講述二人心路歷程,跟這部電影一樣借佛家意念去說故事。
但層次感來講,我會覺得這部電影比無間道深很多。
理由很簡單,是個人與地區的範疇的分野。
在學院派的電影來講,視野宏濶的電影評分度會較高。
當然, 無間道只有在結尾提到"無間". 而"波羅揭諦"用了足足兩小時講佛講道. 女主角的歷程就像那套Samsara (都是叫"色戒", 鍾麗緹主演) 的主人翁一樣.
曾有網民看過"波羅揭諦"想起"大隻佬", 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覺得不能比較. 單是描寫佛教對社會的影響, "大隻佬"只是為故事而提出淺薄的佛教道理讓觀眾明白明白, 怎及"波羅揭諦". 我看了N次都不太明白.
至可惜我和alan 是基督徒,唔熟佛經。
或者你找一找這部電影的開頭15分鐘,等 alan 得閒去問下前主編點解仲好。
前主編看了 ang lee 之15分鐘三部電影片段講到ang lee 的料子時,我相信他會答到你心中疑問,但要等明年,你有沒有問題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