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終於明白影片為何會得到惡評....
平心而論, 影片成績不算差. 如果當年Shekhar Kapur食正《Elizabeth》的水尾, 乘勝追擊, 還可. 只可惜他追不回《Elizabeth》時應有的水準,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缺乏了上一集的緊湊, 覆水難收. 成就Cate Blanchett的人, 仍然是她自己. 她不需要像Nicole Kidman、Charlize Theron、Reese Witherspoon等人, 單靠一部電影評定自己的地位和功力. Cate Blanchett的選片口味和演技, 向來比股票更有保證. 雖然她在《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中的表現, 仍然是全片第一, 但Abbie Cornish飾演的貼身女侍官Elizabeth Throckmorton, 分薄了Cate Blanchett的戲份. 而Clive Owen飾演的Sir Walter Raleigh, 不過是《Elizabeth》時Joseph Fiennes的翻版而已. Cate Blanchett別來無恙的重臨, 卻又暴露了影片故意炫耀Blanchett的氣勢, 甚於道出當時已過半百的Elizabeth I所經歷過的忘年戀情. Cate Blanchett沒有參照Helen Mirren完美的示範, 但後果是淹沒了原可矛盾重重、劇力萬鈞的劇情.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中, 也沒有高手跟Cate Blanchett過招 . Geoffrey Rush火氣大減, 許是Francis Walsingham這個spymaster已近暮年的緣故. Samantha Morton飾演的Mary Queen of Scots , 跟Cate Blanchett隔了萬重山對峙. Clive Owen面對著Cate Blanchett也沒有產生火花. 而影片焦點─ Cate Blanchett、Clive Owen、Abbie Cornish的三角關係拍得毫不吸引 (女王愛爵士; 爵士既愛女王, 也愛女侍官 [愛的替身?] ; 女侍官代替女王與爵士有實際的肉體關係) .這邊廂描述女王情史, 那邊廂又提到西班牙入侵, 但影響The Golden Age的幾件重要事情都拍得無神無氣. 與其片名叫 《The Golden Age》, 不如是《Before The Golden Age》.
Elizabeth所面對的最大危機, 不是西班牙大舉入侵, 而是想愛卻不能去愛. 影片節錄了上一集, 當Elizabeth還是公主時, 與初戀情人Lord Robert Dudley的共舞場面. 她亦將Walter Raleigh當成是初戀情人的影子. Elizabeth甚至還親自編排她登基前愛跳的舞, 但跳的人卻是她至為信任的女侍官和爵士. 最後眼白白看著最信任的人結婚生子、重臣辭世、她自己則繼續領導國家, 孤王何其落寞.

Elizabeth不平凡的命運, 促使她帶領國家走向世界, 也注定她失去平凡人擁有的幸福
Cate Blanchett自《Elizabeth》後幾近無敵手, 十年來的作品, 幾乎必屬佳品 (只要是Cate Blanchett的個人表現也夠). 可是來年要憑《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在各大影展爭一席位, 注定陪跑. 本人認為奧斯卡頒了最佳女配角獎 (《The Aviator》) 給她是補數. 她早就應該在十年前穩坐影后寶座. 時間證明了一切, 當日跑出的 (Gwyneth Patlrow) 後勁不繼, 前者選擇了安靜的家庭生活, 而Cate Blanchett的第三個孩子也快將出世了, 依舊氣勢如虹. 誰是真正的女王、君臨天下, 冥冥中早有定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